目前分類:西方醫學新聞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69934&id=5&id2=2

========================
根據5日公布的研究顯示,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可能導致健康細胞受損,進而促使受損細胞分泌出一種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會促進腫瘤生長,並抵抗進一步治療。

  美國研究人員試圖解釋癌細胞容易在實驗室消滅,但在人體內卻如此富有活力的原因時,發現這項「完全出乎意料」的結果。

   科學家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發表的報告指出,他們從前列腺癌患者體內取出組織,並以此組織試驗一種化療效果,結果發現健康細胞在治療後出現「DNA受損的證據」。

  化學療法的目的是抑制分裂快速的細胞再生,例如腫瘤內的細胞。

  科學家發現,受到化療損害的健康細胞分泌出更多名為WNT16B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有助癌細胞存活。

   美國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納爾遜(Peter Nelson)表示,WNT16B的增加完全出乎意料。受損細胞附近的腫瘤細胞會吸收這種蛋白質。

  納爾遜說:「分泌出的WNT16B,會與鄰近的腫瘤細胞互相作用,進而促使腫瘤細胞生長、入侵,重要的是還會抵抗後續治療。」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降壓藥濫用,恐為國人洗腎主因


【聯合線上企劃╱摘錄整理自《只用降壓藥,找死》一書】 2012.07.24 01:59 pm





圖/顯微鏡文化 提供

我們台灣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這裡的人民勤奮敦厚待人和善,這裡的科技發達人才充沛,但是同時也有一項紀錄幾乎是遙遙領先群國,保持世界第一屹立不搖,那就是洗腎的發生率及盛行率!更令人驚訝的是,造成這項紀錄的主要推手竟然是我們的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研究 國際揭露 健保導致洗腎
2008年台灣腎臟醫學會在國際重要的洗腎醫學專業期刊(Nephrol Dial Transplant)上公布一份腎衰竭的臨床研究。內容針對台灣在全民健保實施前後的腎衰竭發生率、盛行率甚至死亡率進行統計。結果發現在健保施行五年後,腎衰竭的發生率成長了2.6倍,盛行率成長達3.5倍之高,死亡率更是增加到2倍以上!這些統計數據,明顯的名列世界第一。

難道是我們台灣人的腎臟在健保開辦之後就突然變差了嗎?或是我們台灣人喜歡享受政府「福利」,刻意地沒事去洗洗腎臟的SPA?還是如同大家所憶測是因為台灣洗腎技術進步,病人累積存活增加,所以累積人數越來越多?不是的,問題的表象除了是健保制度之外,核心所在竟是:降壓藥,不用錢!

濫用降血壓藥 恐致腎衰竭
全球最具指標性醫學研究期刊-刺絡針(Lancet,2008)指出,降血壓藥將會造成腎臟功能損害。研究顯示心血管或糖尿病的患者,長期使用高血壓藥物,會明顯的發生腎臟功能損傷,尤其是合併不同降高血壓藥物使用時的傷害更加嚴重!

幾年前,領導世界所有腎臟醫學的國際腎臟醫學會(ISN)的專業雜誌上(Kidney International,2006)發佈了一份令人跌破眼鏡的腎臟病臨床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高血壓藥物(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的糖尿病患者,會明顯的發生腎臟衰竭,尤其是在三年後就可能發生達4.2倍的末期腎衰竭率。

活越久、領越多的全民大生意

由於全民健保的實施,使得醫療的資源被人們加速利用,尤其當醫藥齊頭式的公共化之後,原本檯面上已獲得的商業利益,自然的就得轉入大鍋飯的模式。要謀求利益就得「濫用」這公共資源,才可能得到較多的回報。因此在「施者」刻意的照顧鼓勵推動下,以及在「受者」擔心害怕及享受福利心態下,十幾年來這些降高血壓藥物耗損的用量及金錢,都穩穩地坐上第一名寶座!

當人們將高血壓的症狀當作成一項「生意」來看待,而且由於是公家買單,「客戶」只要花個小錢就能拿到特大包不用錢的藥,「客戶」覺得滿意、「商家」口袋也高興,要換作一般人來做這門「生意」的話,誰不希望將它做得又大又久呀!

依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在健保實施前一年(民國83年)高血壓就診率為每十萬人144人,可是在全民健保實施後三年(民國87年)高血壓就診率為每十萬人8,245人,足足攀升了57倍之多!到了民國99年時,高血壓就診人數為每十萬人13,583人,更是高達94倍之離譜數據!如果要論世界排名,那這項「台灣奇蹟」才真正是世界第一!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來自:http://cht.naturalnews.com/?p=12130


在刊載於《幹細胞》期刊的一項突破性新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儘管放射治療每次都能消滅半數的腫瘤細胞,卻可能將普通的乳癌細胞轉變成癌症幹細胞,造成癌細胞對於治療的抵抗力提高。這項新研究再一次打擊更偏向切除、毒死或燃燒癌症腫瘤的主流醫學療法。



資深研究作者法蘭克博士表示,誘導性乳腺癌幹細胞 (induced breast cancer stem cell,iBCSC) 是由於放射線活化了將正常細胞轉變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的路徑所產生的。法蘭克補充說:「這些乳癌腫瘤利用同樣的重組路徑抵抗放射治療的方式十分明顯。」

在新的研究中,法蘭克和他的研究團隊使用輻射照射正常的普通癌症細胞並置入老鼠體內,接著再經由特殊的成相系統觀察細胞分化成誘導性乳腺癌幹細胞的過程。研究人員指出,新生的細胞明顯和未照射輻射的乳癌幹細胞相似;他們也發現,放射線造成的幹細胞形成腫瘤的能力是未照射輻射的乳癌細胞的 30 倍以上。

儘管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這場長達 40 年的癌症戰爭仍然吃了敗仗。一百年前,罹患癌症的機率只有 1/50 至 1/100;但是現在,男性及女性分別就有 1/2 及 1/3 的機率被診斷罹患癌症。儘管全球罹患及死於癌症的人口逐年升高,主流醫學卻仍然執著在無法清除癌症且可能促使癌症擴散及惡化的治療方式。在三種主要的癌症治療方式之中,放射治療及化療兩種方式最容易導致癌症。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新的研究有了充分的理由讓我們重新思考使用放射治療的必要性,但是研究作者卻把研究結果當作透過細胞分化持續加強使用放射治療的契機;科學家忽略的是,其實目前已經有天然的替代方式能夠防止癌症幹細胞的產生 (綠花椰菜中含有一種能夠鎖定癌症幹細胞的化合物) 。他們沒有提及癌症細胞是如何對抗非自然療法,也沒有考慮許多證據都顯示:消滅及避免癌症最好的方式是增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 免疫系統。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cht.naturalnews.com/?p=5166

===============================
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由於過度及不當地使用抗生素,這種藥物已經逐漸開始失去效用,甚至奪去許多人的性命。即使是最強大的抗生素,對付新式強力超級細菌也已經不太夠力。

 在中國,合法使用的抗生素在一年之內造成 80,000人死亡,聽起來很像毒品造成的死亡人數,不是嗎?但這卻是人們認為可以治百病的抗生素所造成的。根據統計,在 2007年的時候,中國的醫院及門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即分別佔了 74% 及21%,比其他任何國家的比例都還要高。有些病患及醫師將抗生素視為靈丹妙藥,經常用以治療各種小毛病,甚至還有醫師完全不清楚使用這類藥物的規則。

 金錢的誘因也是中國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因為不論病患需要與否,醫院使用愈多高價的抗生素,獲得的利潤也就愈高。根據一項全國的調查顯示,抗生素在中國124 家醫院的藥物銷售量中就佔了 26%的比例;為了改正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習慣,中國的衛生當局已經開始在全國展開一項計畫,灌輸公立醫院醫師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觀念。

 抗生素的不當使用是全球性的。過度使用抗生素已經是很普遍的狀況,不僅在各種動物的飼養會用來加快生長速度,醫師們也普遍用來治療所有的病症。但是小心,現在抗生素可能已經不如以往有效!因為像是大腸桿菌及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等細菌,都已經擁有一種稱作NDM 1 的基因,可以對抗生素產生免疫的作用。

 眼下完全沒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禦 NDM 1桿菌的侵襲,即使是現存最強大的碳青黴烯類也一樣;因此在未來十年之內,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使用現有的抗生素,同時還必須面對無法治療的感染症狀,現代醫學更是有可能因為抗生素不再有效而瓦解。

英國衛生部長曾經為抵抗超級細菌的入侵呼籲醫生停止為咳嗽、感冒、喉嚨痛等小毛病開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細菌進一步強大。然而,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依然非常普遍,如鼻竇感染不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常常都會開抗生素解決,問題是抗生素只能殺細菌,但大多數的鼻竇感染其實是病毒引起(感冒也是) 。而且當你使用抗生素的時候,腸道中的益菌也跟著壞菌一起被殺死,造成腸道健康受損、胃部不適、腹瀉及假絲酵母感染等病症。

 此外,Levofloxacin (Levaquin) 及 Ciprofloxacin (Cipro) 等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有造成阿基里斯腱斷裂的疑慮。這是早在 20年前就已經知道的副作用,但是直到最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 告知其需標明嚴正警告之後,製藥業者才開始告知醫師相關的警訊。

 儘管喹諾酮類抗生素鮮少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其所造成的疼痛、水腫、發炎、肌腱斷裂和心律問題卻可能在服用藥物之後數個月才發生, 60歲以上正在服用皮質類固醇 (Corticosteroid) 以及正在接受腎臟、心臟及肺臟移植的老人風險更高。

抗生素可能對健康產生各種危害,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更是全球最迫切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過去曾經以抗生素輕易醫治常見感染症狀的人最危險,因為一旦抗生素失效,後果就是更持久的患病;因此,下回醫生要開抗生素給你時,不妨多思考一下。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5/09 03:10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坊間相當流行拍攝「胎兒寫真集」,婦產科醫學會八日直斥,以三D、四D的立體超音波,讓準爸媽知道胎兒的長相,純粹就是「噱頭」,而且很好賺,因為每次自費至少二千至三千六百元,卻對產檢沒有任何幫助,孕婦根本沒必要額外花錢做這項檢查。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召開記者會,台大醫院產科病房主任徐明洸指出,台灣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近年不少婦產科醫療院所大力宣傳三D、四D立體超音波,號稱可搶先看到胎兒長相,但婦產科醫學會並不建議產婦接受立體超音波,他甚至認為,立體超音波完全只是商業噱頭。

徐明洸表示,並不是越多「D」的超音波就越好,一般來說,二D超音波是平面影像,三D呈現的是立體圖像,四D就是模擬成動畫影片,其實只要二D超音波,就能篩檢出六至八成構造異常的胎兒,三D超音波唯一的優點,就是滿足父母搶先看到寶寶的長相、生殖器官,娛樂效果大於實質。

徐明洸強調,超音波不是包山包海什麼問題都看得到,傳統超音波、立體超音波等儀器都有侷限性,因為有些疾病在懷孕較後期,才被診斷出來,即使超音波檢查報告沒有異狀,也不代表胎兒是百分之百正常或沒有疾病。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楊再興也表示,胎兒除了結構上異常,也須注意染色體和代謝上的問題,有經驗的醫師以一般二D超音波,就能看大部分的結構異常問題,三D四D只是組合影像,沒有什麼檢查非得三D四D不行。

楊再興也感慨,影像醫學發達,已經讓民眾陷入做得「太過」的迷思,例如利用正子掃描、核磁共振做健康檢查,其實偽陽性很高,反而徒增民眾恐慌,消費者實在應深思,是否有必要花很多錢追求高階檢查。

不過,即將在六月生產的黃媽媽表示,已經做過三D超音波,雖然自費二千多元,但覺得能替寶寶留下珍貴的畫面,她認為很有「紀念價值」,並不覺得是花了冤枉錢。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27/8/2qk8v.html

==================================================
案例中的這個小朋友,會出現疑似過敏症狀,家長質疑是因為吃了感冒藥,尤其今年感冒的人特別多,很多人總覺得一定得吃藥不可。但感冒所開出的藥,其實多半隻是消炎止痛,雖然安全性高,但仍然有過敏機率;再看看疾管局統計,光是1到3月已經引發肺炎的類流感病例,就比往年增加3成8,感冒人數恐怕還要更多,醫師就認為,濫服感冒藥的情況,導致今年出現罕見的感冒藥過敏案例,一名年輕女生,甚至因此失明。

 3種消炎止痛藥,「舒緩」喉嚨痛,對付感冒,醫師最常用。藥醫師沈采穎:「都是消炎藥,但成分不一樣。」就算藥性溫和,卻有一名28歲的年輕女性,去年底感冒,服用診所開給她的這類止痛消炎藥,當中含有MEFENAMIC和Diclofenac兩種成分,造成嚴重過敏,嘴唇破裂潰爛,喉嚨痛到受不了住進醫院,第二天起黑紫色疹子,之後全身長水泡,隔了兩天,身體脫去一層皮,畫面讓人怵目驚心,甚至到最後,雙眼失明。(這就是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


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鐘文宏:「比較嚴重的藥物過敏,包括造成皮膚的潰爛,但發生的機率不高,可能幾萬分之一。」

機率雖然很低,但醫師指出,就是因為太多人濫服感冒藥,疾管局統計,1到3月類流感病例,從前年89萬人,2010年略降為70.8萬人,今年暴增到123萬人,高出3成8,而感冒人數恐怕比這數字還要高。鐘文宏:「在國外他們感冒的建議,不會去看醫生,民眾去看醫生,醫生問完診,最後還是叫你回家多喝開水。

除非久咳不癒或是鼻涕化膿,醫師認為,感冒未必要馬上吃藥,只要多喝水、多休息,除了過敏體質得格外注意,就算一般民眾服藥出現搔癢,建議停藥,甚至嘴巴出現水泡,恐怕就是嚴重藥物過敏的前兆,並且最好記錄藥名,免得小感冒卻吃出大問題。




評論:


『史帝文生-強生症』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是1920年由美國小兒科醫生史帝文生(Albert Stevens)和強生(Frank Johnson)發現由藥物過敏引起的病症;患者通常是吃了某類藥物約兩周後,會出現浮腫性或丘狀疹的典型紅斑,約24-96小時這些紅斑會融合在一起並形成水泡;沒有水泡形成的上皮易因外力而自真皮脫離,形成類似二度燙傷口,此現象稱為Positive Nikolosky’s sign。症狀首先出現在臉、前胸及會隂,並快速蔓延至軀幹、四肢及身體其他部位。表皮皮膚脫落的方式是一大片一大片,並有大量漿液性滲出,伴隨燒灼感、疼痛;約80-90﹪的病患會有黏膜受損的現象,口腔及會陰是最常見的部位;在口腔方面,常見咽喉甚至下喉部受到損傷,而直接影響到營養的攝取及進食的問題;部分患者會因為眼部黏膜受損而導至失明。




這個證候很像是傷寒論的狐惑病,口腔及會陰部潰瘍,嚴重會失明,所以用甘草瀉心湯。如果在四肢則用白虎湯合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西醫沒辨法處理,到最後只能領藥害救濟。如果有人是這樣,用上述的方可救。􀁦




可能產生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的藥物:


癲癇治療藥:Phenytoin、Phenobarbital
抗結核藥ethambutol+rifampicin+isoniazid+pyrazinamide
非皮質固醇抗發炎藥Sulindac、Mefenamic acid
抑制胃酸和胃痛Ranitidine(雷尼得定),作用於神經的抑制胃酸分泌藥物,通常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
治療痛風的Nabumetone(那別敏)Allopurinol
抗生素Tetracycline、ampicillin、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cht.naturalnews.com/?p=4955

===============================
 至今已奪取超過 2500 萬人的性命,成為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流行病之一的愛滋病,大都被認為是由所謂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IV)所引起的病症;但是有抱持質疑態度的科學家表示,HIV 實際上是種微弱的病毒,並不會造成任何疾病,愛滋病也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

病毒主要有兩種類型,若是以飛機比喻,其中一種就是所謂的「機長」;這種病毒會改變宿主細胞的本質,並且導致疾病;另一種則是「乘客」類型的病毒,它會住在細胞外,伴隨在細胞左右,但是對於細胞的影響卻不足以造成疾病;HIV 屬於後者。



 那麼 HIV 何以成為對人類最具威脅的病毒?這就要提到當初聲稱 HIV 引起愛滋病的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蓋洛 (Robert Gallo)了,他現在已經被指控專業失當,因為他的實驗被揭露出來是一場騙局,與他共事的兩名實驗室成員也被控以刑事責任。

 早在 1989 年的時候,蓋洛博士的同事就已經指出:「愛滋病患體內的 HIV 並沒有能力破壞免疫系統。」世界上有將近 500名科學家同意他的說法;另一名將此騙局寫成著作出書的學者甚至還在電視節目中將 HIV注射至自己體內,以證明論點。另外還有兩名科學家在他們的著作中表示:「愛滋病實際上並不是由 HIV 所引起,而是由所謂的『娛樂性藥物』(毒品) 及用以治療 HIV 的 AZT 等醫療藥物所引起的。」也就是說,患者死於 AIDS 是因為使用了治療 AIDS 的藥物。

 當一個人被告知 HIV 檢測呈現陽性反應的時候,對死亡的害怕很容易席捲而來,致使他們想盡辦法尋找可以治療 AIDS 的方式,其中最知名的當屬AZT。AZT 原本是用以對抗癌症的化療藥物,但是因為毒性太強,以致於連健康的細胞也會一同破壞,結果便會摧毀免疫系統,導致愛滋病。人們因這樣的治療而死,非因HIV 病毒。

事實上,任何會破壞免疫系統的因素都可能是造成愛滋病的原因,但沒有一項是透過性行為而來。這又是一個騙局,使得保險套業者賺了大錢並創造了人們對性行為的恐懼。事實上,許多因免疫系統作用減弱而死亡的原因錯誤的被歸因於愛滋病,只因你的HIV 檢測為陽性,就算得的是肺結核、肺炎等不相干疾病,死因也會被診斷成愛滋病,用操弄的數字顯示只有 HIV 呈現陽性才會因愛滋病死亡。

 這是個謊言。很多真正因愛滋病而死的人 HIV 檢測並不是陽性,HIV檢測與愛滋病一點關係都沒有,只與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有關。在美國,絕大多數的愛滋病死亡案例發生於同性戀,於是就有了愛滋病與性行為有關係的迷思,但重點其實是在美國的同性戀者很多都有毒癮的關係。

 有多少被診斷為 HIV 陽性的人由於害怕 AIDS 隨時會爆發而日子難過?AZT 是個殺手,這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倚靠 AZT改善愛滋病症狀的,相反的,它會導致愛滋病。愛滋病產業現在一年價值數十億英鎊,使藥廠賺進難以置信的財富,這就是這場大騙局的原因所在。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07/2/2pekp.html


國內抗生素濫用情況嚴重,除了加護病房,就連門診患者也淪陷了!國家衛生研究所與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在培養門診患者尿液菌珠,結果發現,患者對於多種用來治療大腸桿菌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其中Ampicillin抗藥性高達七成一。
半數以上門診患者,用第二線抗生素,病情也難控制。
至於第二線抗生素「撲菌特」(Baktar),國內門診患者的抗藥性也高達了54.7%。換句話說,超過一半以上門診患者即使用到了第二線抗生素,病情也無法獲得控制。
如果第一線、二線抗生素都無效,接著就得使用第三線抗生素「速博新」(Ciprofloxacin),然而這項研究也發現,16%門診患者對於三線抗生素也有了抗藥性。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及台北馬偕等單位機構上午聯合舉辦「多重抗藥性細菌之策略與作為」公共衛生論壇,邀請各領域專業人士一起討論抗藥性議題,共謀對策。
醫護大量使用抗生素,加護病房感染情況最嚴重。
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李聰明指出,台灣每年約有五千名患者死於醫院院內感染,其中大部分感染事件都是發生加護病房,主要原因在於醫護人員大量且廣泛地使用抗生素。
國衛院調查,念珠菌、鮑氏不動桿菌(革蘭氏陰性菌一種)是造成台灣院內感染的主要病菌,這也是造成敗血症的主因。分析2003至2010年,不管是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加護病房病人血液及尿液中都可以驗出兩種病菌。
就連門診病患的抗藥性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國衛院與國內多家醫學中心調查發現,門診患者對於治療大腸桿菌的抗生素抗藥性越來越高,且比美國更嚴重。
連第三線的「速博新」,16%門診患者產生抗藥性。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陳宜君指出,國衛院研究結果顯示,七成一門診患者體內大腸桿菌對於第一線抗生素「安比西林」(Ampicillin)產生抗藥性,而美國則為39.3%。至於第三線抗生素「速博新」(Ciprofloxacin),國內16%門診患者產生抗藥性,而美國門診患者則僅有6.8%。陳宜君指出,這三種抗生素都有口服劑型,推論抗藥性應該給藥方式,且民眾容易取得有關。


評:


沒事少逛醫院,少吃抗生素。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11月22日 08:26 星島日報

  政府年前禁止幼兒服用傷風咳嗽藥後,前往急症室求醫的幼兒個案大幅減少一半,證明措施的確有助保障兒童健康。不過調查同時發現,不少家長未有妥善放置藥物,孩子誤服藥物的情況仍然普遍。

  政府在2008年禁止兩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般傷風咳嗽藥後,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以全國63家醫院為對象,分別記錄了禁令實施前14個月,以及禁令實施後14個月的兩歲以下幼兒急症室個案,結果發現措施頒佈後,病例從2790宗鋭減至1248宗,減幅超過一半,由此可見,政府的政策效果令人鼓舞。

  不過調查同時發現,即使禁令生效後,不少家長並沒有棄置兒用傷風咳嗽藥,也有人沒有妥善保存藥物,導致兒童接觸並誤服藥物而不適,此類個案在佔了整體求醫病例的1/3。負責撰寫報告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研究員布尼茲醫生說,現象反映家長應把藥物放在安全的地方,既不要讓孩子接觸得多,也不要讓他們看得見,此外廠商也應設計更安全的容器,避免幼兒可以輕易打開藥瓶。醫學界過往曾發現,幼兒如果服用傷風咳嗽藥的話,一旦服藥過量,會令孩子極度困倦,嚴重的可以引致心跳加快甚至死亡。2007年10月,多家藥廠主動收回一般用兒科傷風咳嗽藥,翌年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更明確警告。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2007.10.21 04:11 am

http://www.udn.com/2007/10/21/NEWS/LIFE/LIF2/4062639.shtml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特別顧問委員會十九日籲請當局禁止六歲以下兒童服用咳嗽和感冒藥,因為沒有兒童服用後症狀舒緩的證據,反而有少數報告指出兒童服用後造成嚴重傷害。

委員會以十三票對九票通過決議。委員會的建議對於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並無拘束力,但當局通常會接受委員會的建議。

委員之一的賓州大學流行病學家韓尼希負責測試市售感冒藥物的療效。他表示:「我們目前所擁有的資料顯示,這些藥物看起來無效。」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委員會主席提奈提表示:「委員會的氣氛是這類藥物應該被禁用。」

顧問小組建議六歲以下兒童禁用的藥物,含有治療鼻塞的decongestant、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和止咳(antitussive)的任一種或多種成分,化痰的expectorant並未被點名。

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新藥部門主管簡金斯表示:「假如當局決定限制六歲以下的孩童服用感冒藥,未必會導致藥品被禁用,而是加註『請勿服用』的警語。等到禁用的決策正式形成,短則一年,多則好幾年。」

顧問小組表示,也沒有證據支持市售的感冒藥物對六歲以上的孩童有效,但是顧問小組並未建議一併納入禁用範圍。甚至有家長代表擔心即使禁用,家長還是照用不誤。

目前並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兒童因服用這類藥物而有不良反應。聯邦疾病防治中心今年曾報告,一項調查發現,在二○○四和二○○五年間,至少有一千五百名兩歲以下的兒童,因服用這類藥物引起併發症;FDA的審查發現有數十起痙攣、心臟毛病、呼吸困難、神經疾病,和其他反應的案例,至少有一百廿三人因而死亡。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針對美國一個專家委員會籲請美國當局應禁止六歲以下兒童服用咳嗽和感冒藥,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昨表示,由於台美之間藥品管理有別,衛署會針對六歲以下兒童給藥方式是否更改,進行審慎評估。

廖繼洲表示,上周美國已有三家藥廠宣布回收十四種專供兩歲以下嬰幼兒使用的感冒咳嗽成藥,這次則是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的特別顧問委員會建議當局,勿讓六歲以下的兒童也服用這類感冒咳嗽成藥,其間的差別是把年齡由兩歲提高到六歲。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923663.shtml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洲食品安全局指出,號稱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優酪乳和發酵乳等飲料,對幫助消化和增進免疫力並沒有幫助,因此禁止生產這類產品的公司宣稱有這些好處。

歐盟的食品監督單位歐洲食品安全局說,益生菌飲料、優格和含有益生菌的健康食品,並沒有它們所宣稱的效用。並沒有科學研究證明Actimel優酪乳和養樂多之類的益生菌飲料對健康有任何益處。

該單位已禁止廠商做這樣的宣傳,違規者將受到重罰。

益生菌飲料、優格和含有益生菌的健康食品日益受歡迎,歐洲食品安全局駁斥八百多件有關這些產品能加強身體抵抗力和減輕消化問題的宣傳,認為這些說法不是太籠統,就是無法證明。

這些宣稱有益健康的產品,價格比一般優格和奶昔高得多,例如七瓶六十五ml的養樂多在英國售價二點五英鎊(台幣一二○元),比等量的巧克力牛奶貴一倍。

今年稍早,廣告監督單位禁止法國達能公司出產的Actimel益生菌優酪乳的電視廣告,認為該廣告宣稱能讓小孩不生病是「誤導觀眾」。

達能公司後來撤掉大部分宣稱Activia優格和Actimel優酪乳能增強免疫力的廣告。

但其他益生菌產品公司認為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規定太嚴格。養樂多公司發表聲明說,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結論只是其研究的一個面向,而「益生菌飲料有益健康的說法,得到嚴謹的試驗和有安慰劑對照的人體研究支持」。

該公司表示:「我們希望與歐洲食品安全局討論其評估過程和結果,並預期能得到正面看法。」

【2010/10/21 聯合報】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4日專電)日本脂質營養學會完成的報告指出,膽固醇高的人較長壽,日本現行降低高膽固醇值的醫療方式並不適當。這項主張與日本動脈硬化學會的看法對立,勢將引起爭議。


由日本醫師和營養學者等組成的脂質營養學會已完成「有關長壽的膽固醇指針」報告和主張。目前日本醫療機構的膽固醇安全標準值,並無具體的根據。


日本目前的醫療方式是根據日本動脈硬化學會的指標,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的數值超過14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膽固醇)未滿40mg/dL,或中性脂肪數值高於150mg/dL診斷為高脂血症,主張須接受治療。

脂質營養學會完成這項「有關長壽的膽固醇指針」報告,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根據大規模的研究顯示,膽固醇值高的人死亡率較低;和海外研究報告顯示,服用降低膽固醇藥並未對心臟病有預防的效果。

日本的醫療觀點是,高膽固醇會造成心臟病或腦中風,而必須降低膽固醇值。但脂質營養學會表示異議,要求加以改變。這勢將引起日本醫學界爭議。


評論:


真正造成中風及心臟病的原因在於血液的循環不良(手足冰冷)及太勞累導致的氣虛(淋巴液不足)有關,與血液的內容無多大關係。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09/11/1ygrz.html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增加7千個乳癌病患,其中高達9成有抗藥性,必須等待新藥,導致晚期治療陷入瓶頸,不過醫生提醒,心理和生理一樣重要,多多參加活動、運動,對病情也很有幫助。

高聲歌唱,全程投入,雖然比不上女高音,不過她們是晚期的乳癌病患,就算身體再痛,還有嚴重副作用,還是用力唱出生命力,為了等待新藥出現,很多人會喪失信心,還好有支持團體的幫忙,這些病友不但會唱,也會跳就連「牛仔很忙」,也沒問題醫生提醒,對抗癌症,心理和生理一樣重要,多多和外界互動,能讓癌症病友,人生的路,走得更遠更長。


評論


在西醫治療下的乳癌患者,要讓心靈平靜很難,患者往往在治療過程中,遭受很大的精神壓力以及身體的不適,怎麼會快樂,唉!


至於那些乳癌十幾年的,我認為原本就是那三分之一,屬於生長緩慢或不致命的,至於惡性的,在西醫的化療手術治療下,只會加速死亡。說個例子吧!上星期有二個乳癌患者,是經患者介紹來的,一個乳癌轉至骨頭,一個是局部乳癌,在西醫切除後,為了保險做了預防的化療,三個月後,肋下長了一個瘤,眼診上我發現雙眼肺區內側有痰塊,以及一區外側有痰塊,我當時覺得應該轉移至肺,後電話告知果如所料,肺部有白點。二人看診時,面部都是憂懼之色,失眠,納差是理所當然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只能勸其寬心,讓心情快樂,遠比一切都重要,這就是為什麼香港的研究,加味逍遙散能讓乳癌變小的原因了。希望她們能想通,天救自救者。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15/16/1wxw0.html
(路透芝加哥14日電)研究人員今天指出,2007年使用電腦斷層掃瞄檢驗所產生的輻射,將造成2萬9000例癌症病例及近1萬5000名美國人死亡。
這篇刊登於「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Internal Medicine)的新發現並且指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美國人過度暴露於診斷性檢驗產生的輻射,特別是稱為「電腦斷層掃瞄」或稱CT的特殊X光。
刊登這篇報告的「內科醫學檔案」編輯瑞伯格(Rita Redberg)說:「就我們所知是,這類電腦斷層掃瞄產生較我們所知更多大量輻射線,產生很多癌症病例。」
他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僅在2007年,估計僅是接受電腦斷層掃瞄,就可能增加1萬5000例死亡病例。我們每年進行數百萬次電腦斷層掃瞄,且數量仍增加中,造成很多新增死亡病例。」
電腦斷層掃瞄可讓醫師降低進行探查性手術的必要性,並可觀察到人體體內的情況,但電腦斷層掃瞄較傳統的X光產生更高放射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產生的放射線劑量就較胸部X光高出逾100倍。
研究者表示,需採取包括降低不必要檢驗次數、減少每次檢驗劑量、及對各設備統一標準等必要行動,以減少電腦斷層掃瞄輻射暴露率。
另外,包括奇異醫療設備公司(GE Healthcare)、西門子公司(Siemens)、飛利浦(Philips)和東芝醫療設備公司(Toshiba Medical Systems)等影像設備製造商都在研發低輻射劑量的電腦斷層掃瞄。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www.epochtimes.com/b5/9/12/7/n2746494p.htm

【大紀元12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伶/綜合編譯)近日加州和德州大學的醫學專家在美國醫學會月刊上,發表一篇評論,指出癌症早期篩檢,不僅有可能浪費醫療資源,更讓某些患者陷入過度治療的風險中。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推廣定期的癌症篩檢能救人一命。但檢視25年以來的數據,不禁讓人懷疑,我們是否高估了癌症篩檢的效益?而過多的定檢,可能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還讓低風險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治療之苦?

對於某些癌症,特別是子宮頸癌和直腸癌,定期篩檢的確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但乳癌、前列腺癌就未必有這樣的成效。

自1980年以來,隨著儀器的進步,美國篩檢出的早期患者,比以往多了一倍,但死亡率卻沒有明顯下降

原因是,篩檢出的多半是增長緩慢的蟄伏性癌症,對病患生命並不構成威脅;而真正致命的癌症,卻可能在兩次定檢間迅速擴散,即使檢查出來也過了救治的黃金時期

換言之,真正危險的癌症很難經由定檢及早治療,篩檢出的案例卻往往並不致命

然而,一旦被診斷出小腫瘤,患者往往心理大受打擊、寢食難安,採取了過度治療,陷入一連串的手術、放射線或化學療程。因此,許多病患實際上並沒有因為癌症死亡,但是卻接受了昂貴的高風險治療,甚至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在這份報告中,專家們並沒有反對癌症篩檢的意思,但希望臨床醫師能審慎的運用,將焦點放在高風險群的致命性癌症上。

加州大學綜合癌症專家艾塞曼表示,我們以為早期篩檢能有效的解決問題,但現在我們知道,它有成效也有侷限性。因為後續的醫療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不應該讓篩檢過多介入,能減少篩檢也不見得是壞事。

長期提倡早期癌症篩檢的美國防癌協會,現在也考慮更改訊息,認為乳癌、前列腺癌和其他一些種類的癌症篩檢,可能過度誇大許多小癌症的實際危險,卻未能篩檢出致命性癌症。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074417/IssueID/20091107

 譚國榮醫師因為沒使用「克流感」治病而被台北縣衛生局依涉嫌業務過失致死罪函送法辦,更有人主張應以刑責較重的不作為殺人罪嫌論處。這篇文章不是替譚醫師個人作辯解,而是嚴肅的全面探討實證醫學、醫療專業、醫師自主權、醫學倫理和醫事法律。

醫師的專業知識、臨床診療品質和倫理道德,直接影響病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合格的醫師,必須接受漫長的7年醫學教育,至少3年的住院醫師訓練,通過嚴格的國家考試,才能執業,而且還要接受持續教育,在七年內累積足夠的進修學分,才能繼續行醫。用藥治病,有適應症和禁忌,不是有藥就一定要用。醫師用藥,依據疾病和病情,衡量用藥的利益和危險、效益與費用,參考指引,作成決定,這是醫師的專業自主權,應該予以尊重,也可以接受公評。
克流感」是細胞膜上神經氮酸酶的抑制劑,它不能殺死病毒,也不能抑制已侵入細胞內病毒的複製,只能阻止新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繼續侵犯健康細胞。流感病毒侵犯呼吸道後,迅速在細胞內繁殖,48小時內即達巔峰,出現症狀前有1~7日潛伏期,所以一旦發病,已有許多病毒侵入細胞內,「克流感」的圍堵療法療效有限。
1974年已合成第一個神經氮酸酶抑制劑,但是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才核准「瑞樂沙」和「克流感」兩種藥品上市銷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依據「臨床試驗」結果,核定「克流感」的適應症是治療「沒有併發症的」A型或B型流感,必須在症狀出現後兩天內服用,療效只有縮短病程1.5日,沒有證據顯示「克流感」能治療流感肺炎和減少死亡率。因此,在發病兩天後才診斷是A型流感,醫師不使用「克流感」,是正當的醫療行為,不是過失;病人因併發症死亡,和沒使用「克流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克流感療效待證實
「克流感」銷售十年後的今日,還沒有知名大藥廠發表新藥,如果「克流感」是治療流感的特效藥,必定有利可圖,同類藥品就會不斷出現,美國也不會因流感而每年死亡二至四萬人。「克流感」研發時期,只有一般季節性流感,沒有治療H1N1新型流感的任何臨床試驗證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發佈的醫師指引,只是「建議」使用「克流感」治療需要住院的流感重症病人,引用公信力不足的「臨床觀察報告」,宣稱即使在發病兩天後服用「克流感」,也「可能」減少嚴重併發症。今年10月8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告自2009年4至6月H1N1新流感重症住院病人272人,其中19人死亡(死亡率7%),沒有明確交代清楚「克流感」的使用情形,仍然下結論說:
Patients seemed to benefit from antiviral therapy(抗病毒藥治療「克流感」似乎對病人有益)。用藥指引不是法律,僅供參考。醫師採信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的資料,認為不值得花費新台幣950元去縮短1.5日的病程,並非罪過。譚醫師的醫療行為有無過失,應由法官審理判決,他人不可以未審先判。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21/16/1ve7l.html

(路透華盛頓20日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指出,有初步資料顯示,服用亞培大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 Inc)減重藥物諾美婷(Meridia)的患者,心血管問題風險較高後,美國間管單位正在進行複查。
該局在聲明指出:「我們還在分析這些數據,且FDA此時尚未對這些初步發現下定論。」
FDA指出,最近一份研究報告的早期發現暗示,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服用諾美婷的病患心臟病、中風、心臟停止及死亡等心血管相關問題的次數較多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23/5/11szp.html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三日電)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今天指出,天天吃止痛藥的人,估計二到三年腎臟就會出問題,如果年紀大、同時患有三高慢性病者,­腎功能惡化更快,因此長期服用止痛藥,應每三個月檢驗尿蛋白、尿酸、有無血尿及泌尿道感染、肌酸酐、血糖、血脂及血壓。

林裕峰說,接獲一名進香團信眾長年服藥止痛造成慢性腎衰竭的病患,以每月藥錢一千元,打一支「專線電話」就會有六十粒藥丸送貨到府,服用覺得有效,腎臟都吃出問­題了,還在責怪子女把他的藥丸丟掉,而且還說進香團信眾都知道藥丸治療筋骨痠痛的神效,不只他一人在吃,大家都是呷好道相報,還連吃兩三年。

林裕峰說,藥丸的成份就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這類藥物在藥理上會減少腎臟血流供應,引起慢性的腎間質纖維化,短期使用無礙,可是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痛風、長年­腰痠背痛、慢性頭痛、僵直性脊椎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在長期服用止痛藥達二到三年時,就可能發生慢性腎衰竭,繼續惡化下去,就會釀成尿毒症­。

根據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2006年調查,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民眾罹患第三到第五期慢性腎臟病的比例約百分六點九,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大多數病患從未注意到腎­臟已經出問題,林裕峰分析,人口老化、飲食西化造成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用藥行為的偏差,正是潛在慢性腎臟病患增多的重要原因。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推動「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計畫,宣導「護腎三三」等衛教觀念及提升照護品質,目前已收案二萬多名慢性腎衰竭病患列入個案管理­,只要這些病患能延緩一年惡化為尿毒症,一年就減少近新台幣三百億元的健保洗腎支出。

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委員會主委黃尚志醫師,「護腎三三」就是長期用藥的民眾就近到「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定期三個月做三項腎臟功能檢查:驗尿、驗血、­量血壓」,降低尿毒症的發生。

林裕峰指出,慢性腎臟病平時並無症狀,一旦症狀出現,腎功能往往惡化到一定程度,因此,腎臟病的防治,必須從定期檢查做起,腎臟檢查最主要是尿液,透過尿液檢驗­可發現血尿、尿蛋白、泌尿道感染,但光是檢查尿液是不夠,還需要進行驗血測試血糖、血脂肪以及肌酸酐是否正常,另外血壓檢測也是很重要,因為高血壓會嚴重影響腎­功能。


評論


防止腎衰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吃西藥。附註: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並不會引起腎衰竭,而是吃了治這些類的西藥,才會腎衰竭的。臨床一嘉義患者服用降壓藥5年,就洗腎了,現已一年,還有尿,表示腎臟還有功能,但有多少並不知,能不能不用洗,要治了才知道。此患者在高血壓治療上完全沒有服用中藥治血壓,所以就是西藥造成的。另一例是一個70多歲的婦人,高血壓高血糖已有二年多,完全沒有吃西藥,您可能想不到,她沒有中風也沒有洗腎,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au.epochtimes.com/gb/6/2/7/n1214488.htm
 【大紀元2月7日訊】據路透社2006年2月1日報導,一些常見藥物能導致類似痴呆症的症狀。這些藥物包括用於懮鬱症、帕金森綜合症,和過敏的藥物。
科學家們發現,這些藥物能造成意識不清楚、記憶喪失、方向感混亂。他們建議醫生應該注意這些現象,並在診斷、開藥方時考慮到這一點。
研究人員Karen Ritchie介紹說,很多老年人服用一些藥物造成類似痴呆症的表現,而人們也往往把他們將當作痴呆症來對待。阿茲海默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老年痴呆症病因。現在還沒有方法治癒它。
Ritchie表示,很多人因為服用藥物而出現早期痴呆症的症狀。這些藥物很常見,比如一些抗過敏藥物。
研究人員對372名沒有痴呆症的老年人進行調查,詢問他們的病史和現在服用的藥物。其中有10%的人服用了此類藥物。在跟蹤研究了8年後,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這些藥物的人群有較差的感知能力,85%的人有感知障礙;而在不服用此類藥物的對照組中,只有35%的人有感知障礙。該結果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
許多其它藥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視。在2004年,美國Merck公司的Vioxx撤出市場。Vioxx用於消炎與止痛,曾經達到年銷售額25億美元。但由於心臟病的副作用,不得不撤出市場。其它同類藥物(比如fizer的Celebrex)的副作用還在調查中。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4+132009111600866,00.html

研究顯示,維他命 C對於預防以及減輕感冒症狀沒有幫助。

    一般建議成人每天攝取六十毫克維他命C,不過市面上某些維他命C的含量甚至高達一公克,也就是一千毫克,人體無法吸收那麼大量的維他命,多餘的都會隨尿液排掉。

    英國的一項研究,給予一萬一千名參與者每天每人至少兩百毫克維他命C,他們發現,感冒之後,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C,對於緩和病情,並沒有幫助,感冒之前就開始服用維他命C,對於縮短病程也沒有顯著效果。

    研究警告,服用大量維他命C,有可能引發腹瀉,小孩和老年人尤其如此。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