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課的時間短,不能細說,講課過快,難免錯誤,所以不足的或有錯誤的,則補正於此。


  • 補浮中沉脈:

脈之所以浮沉的原因,在於血液的流動力學是向外或是向內。向外則造成脈浮,向內則造成脈沉,向外是表有病如為了向表提供氣血供散熱滋陰等用,向內是裡有病為了向裏提供氣血等供除寒滋陰等用,這是通常的狀況。若在中則無內外的問題,故中為平脈之一部份。


大部份而言,脈浮病在表,脈沉病在裏,但亦有脈沉病在表,而脈浮郤病在裏。


傷寒論條文:


病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脈沉弱者。烏頭麻黃黃耆芍藥甘草湯方主之。


這是表病,但氣血往表之裏(骨節及筋)走,所以脈沉。仲景脈法,脈沉弱者氣虛,脈浮弱者血虛,因脈沉弱,故用黃耆。


師曰:「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體形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髮潤,喘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此為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掣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油汗,發黃者,此為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又未知何臟陰陽前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這是裏病,出現脈浮的原因,是氣血不得入於臟,故氣血只能外走,故脈浮而洪。又因人之氣血有偏盛,故氣先絕而血獨留者,身色青,若血先絕而氣獨留者,身色赤。如這一種脈浮皆是危急之症也。


由此來看,看病只有把脈而治病者,有可能犯大錯。在郝萬山教授的傷寒論講解,就舉了例子,病患住加護病房,因將逢過年,若親屬要回家過年,又怕在回家時死去,臨終無親人在側,所以便請郝教授把脈,一把脈浮而有力,心想脈這麼有力,肯定死不了,所以便向家屬說,短期死不了。結果病患二天後死去,還好車票位是二天後。


那如果只以證而不參脈呢?這種結果,會是療效不好,因為少了病患自身體質的因素。


條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這條文如果不參脈,十之八九會開葛根湯。葛根升提裡之津液而能止利亦能治表之津虛,或通太陽經表之經絡。但這條病人裡之津虛,所以出現沉遲脈,因症有身體強几几,故用括蔞根為合拍。下條脈亦是沉遲,但證不同,用藥亦不同。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薑湯主之。


條文: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因為陰病不應發熱,但郤發熱,故稱反,如果不參脈而以發熱的三陽病來治,反而會錯。


綜合上述,故仲景傷寒論序中言,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內經亦言,能合色脈,萬舉萬當。況且傷寒論各篇皆言脈證並治。四診實不可偏廢啊!


附註:六陰脈、六陽脈


生而六陰脈者,多壽。六陽脈者,早夭。


這是人生下來身體結構的問題,六陰脈的人,因氣血向往表的脈道由於結構的關係比常人蹇濇,或是氣血向臟的脈道比常人滑通,故出現六脈皆沉或並兼小微等之陰脈,這不是病脈。而得這種脈的,五臟氣血充足,根本堅固,故多長壽。反之則是六陽脈,因五臟氣血不充,根基不穩,故多早夭。


備註:若一手之脈皆沉或兼微,另一手則無者以及雙手脈皆沉,除六陰脈。當問其是否該手有受傷或手術而導致脈道不通者,若無則可依脈,切不可不問而定診,此謬之大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