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


本經疏證:[芍藥之用在痛不在滿,亦以滿為陽,痛為陰耳]
鄒澍講的很好,滿是氣滯,痛為血鬱,故少陽病胸脅苦滿,太陰病腹滿時痛。少陽病為中上焦的淋巴淤阻,故胸脅苦悶,其實像項部淋巴腫或腮腺腫等,用小柴胡湯加減,都有良好的效果。太陰病除了腸部淋巴阻塞造成滿外,還兼有血鬱的痛,至於小建中就只有單純的血鬱痛。
傷寒論有這一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這一條如果是單純的腹中血鬱則小建中湯就可了,但反而沒有好,原來還有淋巴鬱阻的問題,所以再與小柴胡湯來通利淋巴。
仲景這條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決了,如「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柴胡建中湯主之」,但郤分兩段來談,實是煞費苦心。此外還要注意「陽脈澀,陰脈弦」所代表的意義。




*真武湯、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


網路:「您看真武湯裡面為何要加芍藥這種寒涼藥呢?為何不直接重用大劑溫熱藥就好呢?因為須要芍藥的酸收,斂陽入陰才能覆火生土,則土旺—> 脾復升,胃復降,四肢溫,胃口開,身體健所以芍藥才是真武湯劃龍點睛的一味藥」



評:
真武湯主要是在附子這味藥,所以才名真武,因為附子色黑。芍藥的作用在真武湯中就如用芍藥甘草湯或芍藥甘草加附子湯的意義一樣,就是讓不暢或閉塞的靜脈血回流,而已,真武湯中不用甘草,因為有甘草會蓄水對水腫不利,所以去掉。水有熱則化為氣,故若是下肢氣腫,則可以真武湯去炮附子,加下肢的行氣藥,這就是方的活用。若氣無熱則為水,為水腫,這時附子則不可去也。真武湯湯中用生薑,可以發汗除水,白朮茯苓可以燥濕滲利,通利小便以利水,附子溫陽,使不動之水化為氣以溫通,而芍藥去因水腫而導致靜脈鬱塞的靜脈血回流,這樣動脈的流動也順暢,不會造成微血管瘀塞滲液而造成淋巴液的更為堆塞。這種用法非常之高明。如果以上述之解釋,言者朦朦,聽者似懂非懂,可乎。您覺得上面的說法,會有收穫嗎?



*四逆散


再論四逆散,四逆散在桂林古本內是四逆湯的主成,但轉成散劑,相對於這條文『「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是妥切的,湯與散的差別是在於一個在於掃盪,一個在於消除,怎麼說呢?掃盪是把力聚於單點直攻主力,消除是把力量分散,廣泛圍的去除賊寇。對於聚集勢盛的用湯,對於廣泛勢弱的用散。這是藥劑上的臨機應變。
而今本的四逆散,我是覺的誤植。不過這方的用意是氣血阻塞的四逆。以柴胡來疏通氣(淋巴),以枳實來破氣結,本經言:「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這麻豆就是淋巴的阻塞所產生的。再用芍藥甘草湯來促進靜脈回流,那麼動脈的血液就會流通至患部而患部就會溫了。
生理:動脈-小動脈-微血管-小靜脈或動脈-小動脈-微血管-淋巴液-淋巴管
故淋巴液及靜脈阻塞或流動過慢,會造動脈血的不行,生理機轉是小動脈肌的收縮(我們的身體並不是全身充滿血的,看手掌有白有紅就知道了)。
道理就在此。
了解了則當歸芍藥散止腹痛之理,也是很簡單的。




*溫經湯、芎歸膠艾湯、芎歸膠薑湯、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枳實芍藥散、當歸散


*仲景婦科用方,有空再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