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四診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滑脈及澀脈有二個部份。


在仲聖的傷寒論中,滑澀是指管內的血流,所以脈滑者血實,脈澀者血虛,因血不足所致。滑脈的感覺是如珠走盤,是感覺脈內有一波浪如同圓珠,從指下滑過,與整個脈管往上振動 的平脈 不同。其原因就是因為血多所致。而澀脈則是感覺指下如刀刮竹,因為血液不夠不能充滿脈管,導致擾流,因而出現澀澀的感覺。


另外有一種的滑澀脈,這種的滑澀脈,是血管外部的感覺,比如血管摸起來滑滑的,這也是滑脈,原因是因為外部的淋巴被熱薰蒸成痰所致,所以脈管摸起來會滑,若是痰越多則脈越無力,就如同力量被軟墊所分散,這也就是藥王脈所講的黏脈或是混濁不清的濁脈,主病機是毒。另一種的澀脈,是脈管摸起來粗糙,原因是淋巴液的不足,主病機是氣虛,而氣不足也有因血液的滲流不足,所以也有血瘀的病機。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弱二脈,在二十八脈內只有弱,而急則不見,請看仲景書,急則不可謂少也。而二十八脈對弱脈的描述亦有不足之處。試看下瀕湖脈學對弱脈的描述。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脈經》)。(少了浮弱)
弱乃濡之沉者。《脈訣》言:「輕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漚,皆是濡脈,非弱也。(少了沉弱)


《素問》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脈弱以澀」,是謂久病。病後老弱見之順,平人少年見之逆。
【體狀詩】弱來無力按之柔,柔細而沉不見浮。陽陷入陰精血弱,白頭猶可少年愁。(少了浮弱)
【相類詩】見濡脈。
【主病詩】弱脈陰虛陽氣衰,惡寒發熱骨筋痿。多驚多汗精神減,益氣調營急早醫。寸弱陽虛病可知,關為胃弱與脾衰。欲求陽陷陰虛病,須把神門兩部推。(未分浮沉)
弱主氣虛之病。(亦有血虛)


仲景曰:「陽陷入陰,故惡寒發熱。」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陽浮陰弱,血虛筋急。」(這裏的陰陽指尺寸而言,是相對的言法,意思是寸較尺為浮,稱陽浮,尺較寸為弱,稱陰弱。不過古本是這樣寫的: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臨床上可以左脈右脈的勝負來明氣血之偏盛,這在難經男女脈之部份講到。也可用本文的尺寸來分別。右手尺寸以別氣中之血和氣中之氣。左尺寸以別,血中之氣和血中之血。)


柳氏曰:「氣虛則脈弱,寸弱陽虛,尺弱陰虛,關弱胃虛。」(這講的還可以,不過以仲景脈而言,意思可引伸為,陰脈弱為血虛,陽脈弱為氣虛。)


上述的弱脈,講的大約是弱的力道比平脈小,比微還大,屬於洪微這組內的。此時的浮弱代表的是血不足,沉弱代表的是氣不足。


其實弱脈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意思,就是力道越來越小,意思是把脈時脈的力道第3秒比第1秒還小。這也稱作弱。所以瘦弱和瘦是不一樣的,瘦弱是有越來越瘦的程度在。弱的意思在此是代表正氣虛且衰。


急脈也是有二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它是單獨存在的如脈急,急比平常脈的跳動較快,屬於數遲脈這組內,代表的是身熱屬內因,與外因(六氣)暑熱表現的洪不同。另一個急是程度越來越甚的,如腹中急痛,意思是腹中越來越痛,而在脈中如脈急緊、脈弦急,意思的是脈越來越緊,越來越弦。像這個急脈,代表的就是邪氣實且盛。


所以若脈弱不急,正氣虛,脈急不弱,邪氣實,脈急且弱,邪氣實兼正氣虛。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上課的時間短,不能細說,講課過快,難免錯誤,所以不足的或有錯誤的,則補正於此。


  • 補浮中沉脈:

脈之所以浮沉的原因,在於血液的流動力學是向外或是向內。向外則造成脈浮,向內則造成脈沉,向外是表有病如為了向表提供氣血供散熱滋陰等用,向內是裡有病為了向裏提供氣血等供除寒滋陰等用,這是通常的狀況。若在中則無內外的問題,故中為平脈之一部份。


大部份而言,脈浮病在表,脈沉病在裏,但亦有脈沉病在表,而脈浮郤病在裏。


傷寒論條文:


病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脈沉弱者。烏頭麻黃黃耆芍藥甘草湯方主之。


這是表病,但氣血往表之裏(骨節及筋)走,所以脈沉。仲景脈法,脈沉弱者氣虛,脈浮弱者血虛,因脈沉弱,故用黃耆。


師曰:「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體形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髮潤,喘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此為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掣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油汗,發黃者,此為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又未知何臟陰陽前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這是裏病,出現脈浮的原因,是氣血不得入於臟,故氣血只能外走,故脈浮而洪。又因人之氣血有偏盛,故氣先絕而血獨留者,身色青,若血先絕而氣獨留者,身色赤。如這一種脈浮皆是危急之症也。


由此來看,看病只有把脈而治病者,有可能犯大錯。在郝萬山教授的傷寒論講解,就舉了例子,病患住加護病房,因將逢過年,若親屬要回家過年,又怕在回家時死去,臨終無親人在側,所以便請郝教授把脈,一把脈浮而有力,心想脈這麼有力,肯定死不了,所以便向家屬說,短期死不了。結果病患二天後死去,還好車票位是二天後。


那如果只以證而不參脈呢?這種結果,會是療效不好,因為少了病患自身體質的因素。


條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這條文如果不參脈,十之八九會開葛根湯。葛根升提裡之津液而能止利亦能治表之津虛,或通太陽經表之經絡。但這條病人裡之津虛,所以出現沉遲脈,因症有身體強几几,故用括蔞根為合拍。下條脈亦是沉遲,但證不同,用藥亦不同。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薑湯主之。


條文: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因為陰病不應發熱,但郤發熱,故稱反,如果不參脈而以發熱的三陽病來治,反而會錯。


綜合上述,故仲景傷寒論序中言,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內經亦言,能合色脈,萬舉萬當。況且傷寒論各篇皆言脈證並治。四診實不可偏廢啊!


附註:六陰脈、六陽脈


生而六陰脈者,多壽。六陽脈者,早夭。


這是人生下來身體結構的問題,六陰脈的人,因氣血向往表的脈道由於結構的關係比常人蹇濇,或是氣血向臟的脈道比常人滑通,故出現六脈皆沉或並兼小微等之陰脈,這不是病脈。而得這種脈的,五臟氣血充足,根本堅固,故多長壽。反之則是六陽脈,因五臟氣血不充,根基不穩,故多早夭。


備註:若一手之脈皆沉或兼微,另一手則無者以及雙手脈皆沉,除六陰脈。當問其是否該手有受傷或手術而導致脈道不通者,若無則可依脈,切不可不問而定診,此謬之大也。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沉寂了好些日子,因為看診的繁忙,還有自我加強學習自我醫術不足之處外,能花些時間來從事案例和讀書心得的分享的時間,實在很有限,所以好久沒有文章來發表了,原因來自於此。


在沉寂的這段時間內,除了讀取今人的脈學創見領悟如藥王脈學,以加強並增加自己脈學不足之處,其它的就是觀看古人的脈學著作,在觀看完這些著作之後,發覺這些還是有所疑問,還是有未完備了,針對這部份,我自己去思考去發覺答案,讓這些缺失能得補救而脈學能更完備,希望對從事或有興趣於中醫的人,能有一些不一樣的思路。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又為免讓人有評人以高己之想,在此我特此聲明,我只是一介臨症三四年之中醫,醫術粗淺,然自覺可以稱道者,是喜讀書而已。至於對於古書古人,我是懷抱的感恩的心,因為他們的著述,讓我穫益良多,但也有自己不認可之處,故提出我提出的見解,對於這些見解,古人也無從與我辯論,但他們的書,是我見解之根,飲水要思源,我與古人同此心,為後學而想,提出自己的疑惑,用自己的見解來闡述,或許也是有不及之處,後世他人想必亦有發現吾不足或舛誤之處,能補正,我亦是樂觀其成。至於今人今論,我亦是感恩,非他則無我,他為吾師,我為其門生,對師只存師道,然師亦非聖人,人亦非十全十美,對於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師之所教非全盤接受,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助之,這就是報答師門之道,所謂大教者終身以顯師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也。


如果論中不善之處,亦祈師友前輩以教之,則不勝感激。


首先,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把所有的脈來概括,您很快就可以辦的到,再來,用陰陽來統整,就可以看出二個相對的脈,以及針對各脈所代表的意義來作些闡述,最後把難經帶入,了解難經的言外之意,再把傷寒雜病帶入,並引入傷寒金匱的藥物。因為要很快能上手,所以會快速的完成。至於其中還有疑問之處,希望師友們提供寶貴的意見。


另外,我在每一單元未完之前,是不回應問題,每問題在單元完後回應,若是寶貴的意見,我會立即補上。


*立指之處*


立指之處不明,寸關尺之脈,又豈可明,前人以高骨之處為關處,但未言其長如何,難經言脈有尺寸,但未言關,寸為陽故陽得寸內九分,尺為陰,陰得尺內一寸,那關呢?有人就這樣說了,寸分一些再加尺分一些就是就是關,這部份在黃維三的難經發揮可以看到這種說法。但我覺的模糊,還有一種是以腕內橫紋為下指處,寸脈指處貼齊橫紋,依各人高短年紀大小來疏密其指,這亦是模糊。故臨症以考之,忽然有所發現,其實從腕至肘是一尺二寸,一寸為關位,關者所以分隔陰陽內外也。故寸位是一寸,關位是一寸,尺位是一寸。合於天地人三才。再以指摸之,寸位是微陷的,您可以感覺腕骨和高骨之間有陷,這部就是寸。而關就是整個平台是高於寸尺的,關是關口,取關之名在於此,關口之處本就是高台,從平台而陷下,就是尺,尺陷比寸還深,因為為陰故也。不論是人之高矮年齡之大小,以此來取,不失分毫,何必以疏密其指,如何疏密而模糊不定呢?


*總脈*


在此我把脈分陽陰,陽者為上為外為出,陰者為下為內為入。脈有陰陽,有相對,無相對者不能成脈,而陰陽平和者,其不偏不倚是為平人之脈,故仲聖傷寒中有平脈辨證,意即在此,凡治病以脈而言,至其平而止。舉例而言,如浮沉,治其至中則平也。若陰陽之中有括號者為其平也。


脈是一條管子,這條管子有位於三度空間,內又有血液。故其可演出相對的脈。


*脈的三度空間*


1.浮(中)沉:在三度空間的Z軸上來分。


2.寸(關)尺:在三度空間的Y軸上來分。


3.內(?)外:在三度空間的X軸上來分。向內遇筋為內,向外遇骨為外。


*脈的形質*


1.長(?)短


2.大(?)小:脈的左右寬度稱為脈道,脈道的大小取決於關部,內到筋的邊,外到骨的邊,這寬度為脈道。大於三分之一脈道的為大,小於三分之一脈道的為小。屬於小但如絲般細的,為細脈。


3.濡(?)緊:濡=軟,緊=硬。感覺較硬而脈形如管的為弦脈,弦脈為春脈,代表的是陽不勝陰,也就陽欲出而外為陰所阻。


4.虛(?)實:虛=脈內空虛的。實=脈內飽滿的。


*脈的跳動力道大小、快慢、來去*


1.洪(?)微:


2.數(?)遲:


3.來(?)去:


PS:我覺得要打這文章需花費許多時間,如果您想了解,我們可以交流,用講的比較快。也歡迎您參加我們每個月第二、第四的星期日早上九點半到十二點的讀書會,地點在岡山農工,可以一同學習交流。


在此非常感謝岡山農工提供場所,感恩。


*敬啟:本讀書會專為中醫學習之用,不做診病及諮詢服務。*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本傷寒論的診斷學包含了色>脈>證。代表當病在於經皮、經筋、孫絡時,色先應之,在這時脈是不受影響的。這也就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意思。所以望色是一個全面的診法,但現今能察色的細微變化的不多,大多在色已成很明顯的時候,才能發現。在桂林古本的望色包含了面色、明堂色、闕庭脈的色。詳細的會言於後。其次是脈,脈的部份,桂林古本有診寸口脈、趺陽脈(後天)、少陰脈(先天),脈的方法簡單平凡,故稱平脈法。其次,在網路上有精細的藥王脈學,是很不錯的選擇,格主現正在學習中,非常感謝陳建元老師的分享,因為凡是有利於醫術皆當謙遜學之,這是為學也是做人的道理。所謂滿招損,謙受益。易經之卦,只有謙卦是六爻皆吉的,正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