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傳經者,是六氣傷於其部位,如皮部經筋孫絡絡受邪,由外而內,還未入於經,若入於經則曰傳經。至於太陽經盡而轉屬陽明經,稱之再經。


至於並病,是太陽七日行經已盡,而病未解而再傳陽明,則謂之太陽陽明並病。


至於合病,就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部位受邪,一日後入太陽經,而成太陽病,二日後若入陽明經就成陽明病,三日後入少陽經就成為少陽病,故太陽陽明合病的,若同時受邪的,一定是傷於邪滿二日,太少合病的一定滿三日,陽明少陽合病的也是滿三日,三陽合病,也一定滿三日。


至於兩感,是表裡經同時受邪,如太陽和少陰,故太陽受邪一日入經而表裡相感,而重(兩者,指表裡經)傷於寒,就是兩感,傷於寒而死之速者,皆因於此,同理,陽明受邪,二日才入於經,但表裡相感,而重傷於寒,陽明太陰俱病。少陽受邪,三日才入少陽經,若重傷於寒,則少陽厥陰皆受病。所以兩感,是指表裡經同時感受寒,這是病之重者,後代的直中,實是兩感的誤解,您可曾聞人可不經屋外而入於屋內,有這樣的道理嗎?另外有人說病人陽氣素虛,所以寒一下就傷到裡了,那就奇怪了,那三陽經虛就不受邪而發病了,真是笑話。


補充:太陽部位受病,經一日入經而發太陽病,若不入經也只是太陽部位的病,如單純項痛背痛無其它見證者,這種不稱太陽病,故傷寒論中可以發現,仲景有太陽病,太陽傷寒,太陽中風,傷寒,中風等的詞,您覺得仲景寫好玩的,因為這些的意義不同啊,可是注家有去了解嗎?很像沒有。


再舉個例,嘔及嘔逆,吐及吐逆,厥及厥逆,注家也是對逆字視而不見,難道仲景沒有深意嗎?刻竹簡不會累嗎,幹麻多刻一字呢?因此傷寒論內的太陽病,敝人認為是太陽經與腑的病才可稱為太陽病,故傷寒論中有,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為不傳也。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翻譯上來說,傷於寒已經一天,是太陽的部位受之,如果脈平靜如常,則是沒有傳入太陽經。如果很想吐,好像又躁煩,脈數急的,是傳入太陽經了。同樣陽明受病,二三日發,少陽受病,三四日才發,等等。所以又有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此為不傳也。翻譯上來說,傷於寒已二三天了,陽明、少陽證不見的,這是沒有傳入陽明及少陽經。
而歷代諸家,因無古本,所以把一日定為七日,若是此,那仲景何不言七日而語一日,令人空想無窮呢?


(文章待續,原傷寒論註解暫時擱置,我並沒有偷懶喔,只因要給最好的傷寒論,所以這段時間,忙於古本傷寒論的翻譯和注釋,做好了,就請大家指教,至於以後完成的書本呢?還是免費與大家結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